這兩天因為工作的關係
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出門玩了!
非常久違的小旅行
童童嗨翻了🤪
第一天表現可圈可點
但是今天,整個糟糕透了!
我今天完全找不到童童任何的亮點
滿滿的欠揍行為
在故宮裡頭奔跑、尖叫
提醒無效
整天「不要」「不行」掛嘴邊
偶爾再講個「💩」
說話瘋狂插嘴、約定也不遵守
毫無規矩
吃個飯扭來扭去
打翻媽媽的水杯,自己反而先生氣
坦白說,我們束手無策🤷🏻🤷🏻♀️
我們知道太過興奮也會進入爬蟲腦模式
簡單說,就是完全沒在思考
想幹嘛就幹嘛
但這也太OVER了!
一整天下來,我們盡可能的維持正向
畢竟她真的太興奮了,也不是故意的
而且出來玩總是希望能開開心心的
於是一直在過招
什麼啟發式問句、二選一、對話
積極暫停、情緒急救、鼓勵、感謝
能用的招全用了
通通無效!
好不容易一整天快結束
慶幸都沒有爆炸的時候
小孩就是有辦法激怒你
睡覺前
童童突然一個箭步跑去啾啾旁邊
對著她的耳朵大叫
真的忍無可忍 無須再忍
🧑🏻「欸!妳在幹什麼東西阿?」
👧🏻「沒有」
🧑🏻「妳剛剛做了什麼?」
👧🏻「沒有」
🧑🏻「妳剛剛做了什麼?!」
👧🏻「不知道」
🧑🏻「我問妳,妳剛剛做了什麼?!!」
👧🏻「沒有」
🧑🏻「⋯」
👧🏻「⋯」
🧑🏻「我不想跟妳講故事了」
👧🏻「要啦!」
🧑🏻「我不要!!」
講完,我頭也不回的離開了
不只沒有故事
連睡前三件我都不想說!
五分鐘後,童童開始一直在我旁邊繞來繞去
就像蒼蠅看到💩一樣
時不時晃到我的眼前或是戳我一下
好不容易躺平了,門才剛關上
她又起來打開門,坐在門口偷看我們
然後又開始瘋狂繞來繞去
最後她開口了
👧🏻「我想要抱抱」
痾!這是一個大難題
抱?不抱?
最掙扎的拔河阿
一邊是羅老師的聲音
🧑🏻🏫「犯錯的孩子,值得被尊重、被愛嗎?」
一邊是慣性的思維
😈「抱?一整天搞成這樣,沒處罰就不錯了,還抱?」
兩邊拉拉扯扯、你來我往
🧑🏻「抱完妳就會睡覺嗎?」
👧🏻「嗯」
🧑🏻「那來吧」
我不希望她不開心的睡覺
但我也無法真心的抱她
所以心不甘情不願的抱了一下
抱完,她也真的跑去睡覺了
一天就這樣結束了
過沒多久,我就開始愧疚跟自責了🤣
不過我也有一種輕鬆的感覺
我特別想把今天的事分享給你們
老師不是完美的,我們也不是完美的
孩子更不是完美的
羅老師告訴我,這就只是一個BAD DAY
一年中會有幾天Bad day呢?
發生就發生了
🧑🏻🏫IT’S OKAY TO BE NOT OKAY
這個我最近特別有感觸
常常會省思自己
身為正向教養講師,又有羅老師的指點
怎麼能生氣呢?怎麼能爆炸呢?
招術一定都要有效呀
沒效,怎麼寫貼文呢?😂
然後就陷入這種思維裡
當童童出現這種狀況
挫折感就爆炸💥
正向教養不是「不生氣教養」
不生氣只會變成內傷教養
太過愧疚與自責
反而會讓明天也變bad day
所以我要去靜心了🙏🏻
至於出來玩有沒有辦法讓她不要失控?
沒有辦法
🧑🏻🏫「帶6歲以下的孩子出去玩常常發生這種鳥事」
🧑🏻「所以唯一的辦法是等6歲後再帶出門?」
🧑🏻🏫「不是的」
🧑🏻🏫 而是「繼續帶她出去玩,繼續生氣,到了六歲過後就會好了」
好哦~還有兩年😌
加油吧😭